在现代商业社会,股权已成为重要的财产形式。当被执行人持有公司股权时,法院可对其股权进行执行,以实现申请执行人的债权。对股权的执行涉及公司治理和市场交易秩序,程序较为复杂。
法院执行股权的第一步是冻结股权。通过向公司登记机关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,限制被执行人转让、质押股权等处分行为。股权被冻结后,公司不得为被执行人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等手续。例如,在某合同纠纷执行案件中,法院冻结了被执行人持有的某公司 20% 的股权,有效防止了股权被非法转移。
冻结股权后,需对股权进行评估。评估股权价值通常采用收益法、市场法等专业方法。收益法是根据股权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确定股权价值;市场法则是参考同行业、同规模公司的股权交易价格来评估。评估过程中,需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、财务数据、行业前景等因素。
评估完成后进入拍卖或变卖环节。法院会通过拍卖程序处置股权,一般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专门的股权交易平台进行。拍卖前,会发布拍卖公告,披露公司相关信息、股权比例、起拍价等内容,吸引潜在投资者参与竞买。若拍卖流拍,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变卖。
在执行股权过程中,还需考虑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。根据《公司法》规定,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,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。因此,在拍卖或变卖股权时,法院会通知其他股东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。对被执行人股权的执行,既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权益,也要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,确保执行过程合法合规、公平公正。